那天半夜,我把一份 10MB 的接口日志拖进某个在线工具,页面没崩,光标却一挪一挪地走。杯子在键盘边打滑,差点把咖啡扣进空格键里。更尴尬的是,我在数组末尾多打了一个逗号,工具只丢下一句“invalid JSON”,连第几行都不告诉我。折腾十分钟,我决定把脑子里那张“理想编辑器的清单”写下来,给正在做工具的人看,也给经常被 JSON 折磨的同事一个参照。
问题在哪里:读、改、找、转、比、稳
日常用 JSON,有六类动作最高频:能不能顺手地阅读和编辑;能不能精准地定位和查询;碰到大文件会不会卡;导入导出和格式转换是否省事;两份结果对比是否清楚;数据处理是否稳和安全。每类动作里,都有几个关键点,一旦缺一个,体验就会崩。
过程与做法:把细节抠到工具心里
1)编辑与校验,先把“写字的手感”打磨好
我希望敲下去就有语法高亮(根据类型着色的显示方式,便于分辨键名和数据类型)。字符串、数字、布尔值、空值、对象、数组要各自分色,缩进可选 2 空格、4 空格或 Tab。
输入过程中要有实时校验(输入时立即解析并提示错误,而不是保存后才报错),精确到行列号,最好给修复建议。校验可以做节流与去抖(Throttle/Debounce,控制高频触发次数的技巧),减少无意义的重复计算。
排版要支持 Pretty Print(把 JSON 按缩进与换行排版便于阅读)和 Minify(去空格与换行,便于复制与传输)两种模式。
模式上,我需要严格与宽松两套。严格模式遵循 RFC 8259 与 ECMA-404(两份 JSON 语法规范,一份来自 IETF,一份来自 ECMA);宽松模式容忍尾逗号、单引号与注释。宽松可用 JSON5(带注释和尾逗号等扩展的非标准方言,适合宽松阅读,不适合严肃数据交换)。
小错误可以交给错误自动修复向导(把少引号、多逗号一类小错自动更正),修之前弹出 Diff 预览(比较两个版本差异的视图),我点确认再应用。
有时我只想整理一块内容,就用局部格式化(只格式化选中区域,避免全局改动)。
经常输入重复结构,可以靠片段模板与补全(Snippet,可复用的文本片段,输入缩写自动展开)节省时间。
小场景一:群里丢来一段堆栈附带的 JSON,我粘贴进来,宽松模式先吃掉注释,自动修掉两个尾逗号,Diff 里绿色一大片,我心里有底了。
2)结构浏览与查询,让“找东西”像开文件夹一样自然
长 JSON 不该一坨。需要树形视图(把对象和数组展示成可展开的层级结构,像资源管理器),支持一键展开到指定深度,节点上能复制当前 JSON、路径和键名。
定位可以配JSONPath 查询(用路径表达式定位节点,像文件路径的查询语法)。写 $.items[?(@.price>100)]
,高亮出所有昂贵条目,并能把结果导出。
查找替换要靠谱。支持只搜键名、只搜值和正则(一种基于模式的字符串匹配语法),替换之前给预览列表,我逐条确认不慌。
对比结构时,键排序与去重能把两份差不多的 JSON 排齐,重复字段清理干净,再看差异就很清楚。
小场景二:我搜 userId=321
,结果有 17 处。树上点到 orders[3421]
,路径一键复制给同事,远程语音那头安静了。
3)大文件性能,把“卡顿”挡在技术堆栈里
大体量是线上常态。列表与树需要虚拟列表渲染(Virtualized List,只渲染可见区域的节点,滚动时动态更新),十万级节点滚动也稳。
解析要做增量解析(Streaming Parser,边读边解析,不一次性把整份文本塞进内存),浏览器端配合 File 切片逐块解码,降低内存峰值。
重活交给Web Worker(浏览器的后台线程,用来搬运重计算,避免界面卡住),解析、压缩与 Diff 都放后台,主线程专心交互。
再进一步,上 WASM(WebAssembly,把高性能语言编译后的模块放进浏览器执行),超大 JSON 的解析与 Diff 计算会更快。
长任务要有进度与取消,我看到进度条心里有数,点“取消”能回收内存,不用等浏览器给我无响应。
4)导入导出与格式转换,把“连接外部世界”的门槛降到最低
导入支持粘贴、拖拽文件、选择本地文件和 URL 拉取。URL 拉取时,明确跨域策略和隐私边界,省得误会。
导出要给 .json
、.txt
和片段复制,也能只导出选中节点。
转换要齐:JSON 与 YAML(以缩进表达层级的文本数据格式,可读性强)、CSV/Excel(逗号分隔的表格文本或表格文件)、XML 互转。
顺手再加代码示例生成。一键生成 curl
、fetch
、Axios、Java 与 Go 的请求示例,我贴到接口文档里就能跑。
5)对比、合并与协作,让多人协同少吵架
对比用结构化 Diff/Merge(对比两份 JSON 的键与值差异,可按键合并),字符串内部再配字符级视图,细节一目了然。
约束用JSON Schema 校验(Schema 是“结构与约束的说明书”,能在字段级给出错误定位),支持外部 Schema 引用与 $ref(在 Schema 中引用其他定义的机制)解析,报错用人话提示。
版本保存需要变更历史与版本切换,本地优先,误删可回滚。
多人编辑时,可以启用 CRDT 或 OT(两种常见的冲突合并算法,用于多人同时编辑时自动合并改动),协同不抢锁。
6)安全与隐私,把风险写在默认里
默认本地处理(不上传数据到服务器,所有操作在浏览器里完成),确需上传时,展示留存策略并给删除按钮。
分享只做受限分享(生成临时链接,设置过期时间与只读权限)。
离线场景启用 PWA(可安装的网页应用形态,离线也能打开与使用),本地草稿随时可看。
做 URL 拉取时,先弹出域名与数据大小提醒,帮用户评估风险。
7)可用性与细节,把省下的每秒还给用户
常用操作配齐键盘快捷键(一组按键组合的快速指令),Mac 与 Windows 各用各的习惯。
无障碍要考虑:高对比度、字号可调、等宽字体选择,色盲模式准备好。
粘贴时做智能识别,如果是 JS 对象或 JSON5,给出一键转为标准 JSON 的选项。
失败提示要清楚且可复制,一键把错误信息发到群里,少描述多证据。
8)工程落地建议,把“可维护”种在架构里
解析层:严格模式走原生 JSON.parse
,宽松模式接入宽松解析器;大文件构建增量解析管线,输出节点流(逐个产出已解析节点的序列,便于提前渲染)与错误流。
视图层:树视图用虚拟化与键路径缓存;每个节点分配稳定标识(不会随渲染次序改变的键,用来记住 UI 状态),展开状态不丢。
任务层:格式化、Diff、Schema 校验放 Web Worker,主线程通过消息通道(线程之间传递数据的通信机制)获取增量结果。
存储层:本地用 IndexedDB(浏览器内建的键值数据库,用于存储较大数据)保存草稿和历史;导入大文件采用分块写入(把大数据拆成小块逐步落盘的方式),降低内存峰值。
性能监测:关键路径埋点,记录解析耗时、首屏渲染耗时与内存峰值;界面留问题反馈入口。给出目标值,像 1MB 文本美化在 200ms 内完成,十万节点滚动保持 50fps 以上。
发现可落地的验收点:一张直接可用的检查单
我把常见的坑点收拢成九条,评测任何在线编辑器时都能用:
- 语法高亮、实时校验、Pretty 与 Minify、局部格式化是否齐。
- 树形视图是否能展开到指定深度,路径复制是否准确。
- JSONPath 查询是否正确,结果能否导出。
- 10MB 文件能否在不阻塞界面的前提下加载并展示首屏。
- Diff 与 Merge 是否支持键级合并与字符级对比。
- Schema 校验是否支持
$ref
,错误信息是否直指字段与规则。 - 默认是否本地处理,上传与分享的权限和留存是否清晰可控。
- 快捷键、无障碍、历史版本、错误信息可复制等细节是否到位。
- 是否达到约定指标:200ms 美化、50fps 滚动、可取消的长任务与可见进度。
收尾
找了一大圈,发现目前在线JSON编辑器都有各种问题,于是我着手开发了一个,地址:在线JSON工具 - IT宅,功能完善中,有更好的改进建议的朋友可以关注公众号联系我,我将优先实现能帮助80%的人的功能,感谢您的阅读~